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20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98_修行综合-学佛宗旨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2843
发表于 2024-3-11 05:2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45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198_修行综合-学佛宗旨

【修行综合-学佛宗旨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1177» 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

●1178» 佛陀讲佛法的实证

●1179» 穿越沼泽

●1180» 佛陀做不到的四件事

●1181» 目犍连和阿难的比赛

●1182» 移山大法

●1183» 老法师的法语

●1184» 妇女拜佛的四个愿望

●1185» 采果子的方法

●1186» 哲学家的高谈

●1187» 莫泊桑拜师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修行综合-学佛宗旨】


.


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

——20150208 澳大利亚•悉尼

我们要相信佛,这是成佛的起点,我们要坚持念经许愿放生,这是成佛最终的基本点。成佛必须要精进,想要成佛、想要人间成功的人,就要坚强。有一位年轻人问一位大师:“大师,我们在人间为人处世太苦了,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我吗?”大师就说:“两个人在挖井,一个人很会动脑筋,而另一个人很笨。两人挖了两米深,都没看到水,笨人继续挖,聪明精干的人就换了个地方挖,最后笨人挖到了水,而聪明人换来换去一无所获。”年轻人听到这里马上说:“大师,我懂了,做事要持之以恒,否则将会一事无成。”大师继续说故事:“聪明人经过数次尝试,发现了一个水源;而笨人埋头苦干越挖越深,本来挖到的一些水并不是水源,所以他付出很多,但最终没有找到水源。”年轻人马上又说:“大师,您说的人生这个道理我也明白,人应该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适合自身的环境,而不应刻板,更不应执迷不悟。”大师笑笑,说:“这个故事还没讲完,这两个人虽然竭尽全力,聪明人换了很多地方,笨人拼命往下挖,两个人还是没有挖到大水源。”年轻人说:“那我们做人有没有处世的准则和哲学?”大师说:“其实这个地方根本挖不到水的源头。我们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如此,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套用在生活中,没有一个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原则,一切要靠摸索和体悟。”人间也是,你以为他是你的老公,永远这么爱你,就可以随便说话,随便做事;以为他是你的孩子,就不当回事,天天骂他讲他,你以为你是谁?最后会找不到根,因为人间的道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,学佛要以悟性为基础,要如理如法地学,要学会人间佛法,以佛法指导人生,才不会永远失误。


佛陀讲佛法的实证

——白话讲座视频

有一天,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:“佛陀!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老师。”

佛陀听了这话,丝毫没有露出喜悦之色,反而问弟子:“你见过世界上所有的伟大老师吗?”

“当然没有。”弟子回答。

“那么你认识现在活在世界上所有的老师,或未来将出生的老师吗?”

“我不认识。”弟子再次回答。

“那么,你说我是所有老师中最伟大的,这句话毫无意义,因为你没有办法知道你所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。”

“我只想称赞您,因为您的教示这么高明。”弟子辩白道。

佛陀说:“假如你认为我的教示对你有帮助,那么实行我的教示,遵循我的教示,这比谄媚更能使我高兴。”

佛陀接着问身边的另一位弟子:“如果你要买贵重的黄金,没有试验之前,你会付钱吗?”

“当然不付,因为万一是假的,那不就白花了冤枉钱。”弟子如此回答。

“这就与我所教的事情完全一样。”

佛陀就是告诉我们,我今天佛陀讲的真理、讲的佛法,如果你们没有去经过实践,不算的;要经过实践之后,你们知道我佛陀讲的是好的,你们才能验证,所以叫证悟,佛法是真的。你看佛陀谦虚吧?看看你们现在小青年讲话,“肯定对的,保证,你放心好了,我从来没讲过不对的话。”跟佛陀对比,一个是佛,你们就是人。

佛陀继续说道:“你们不要认为我所说的,就一定是正确真实的,你们应该自己去试验我的教示,看看是否真实不欺人;如果你发现它是真实而有用,那么就去实行,不要只是因为尊敬我,才实践我的教示。此外,不要批评别人所教的,说别人的教示不好,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教师,他们自己都有帮助别人的办法。因此,对他们任何一个都不可心存轻慢,他们教得好不好,这不是你的事,你的事只在使自己离苦得乐,同时帮助别人离苦得乐。”

佛陀在2500年说的话,到今天还是这么受用。所以佛法真的是智慧。

弟子们听了佛陀的教示,从此更能以理性、客观的尊重态度看待任何的人和事。

师父以后还会跟你们讲佛陀教我们怎么看人。佛陀真的是伟大,你们以为你们到庙里去看佛陀这么伟大,就是这个形象伟大?他讲的那些话,他留下的那些经典啊!


穿越沼泽

——20150620 香港

一个人要穿越沼泽地,他左跳右跨找到一条路,但是没走多远,他一脚陷入泥潭,慢慢陷进去了;又一个人来了,也想穿越沼泽地,看到前面人的脚印,走一段觉得很顺,他就放心继续走,也陷进去了;又来了一个人,看到前面人的脚印,他想都没想,沿着脚印走,结果又陷进去了;又有一个人要过沼泽,他看到前面有这么多的脚印,心想一定是一条通往彼岸的阳光大道,已经有这么多人走过,相信一定走得通,没想到他也陷进去了。这个故事说明,世界上前人留下的路,并不是走的人越多就一定是平坦安全顺利的,沿着别人的脚印走,并不一定能够成功,学佛人在当今时代,在末法时期,要总结思考佛陀的教诲,学佛的思维要神似而不追求形似,用佛的智慧教育众生,学佛菩萨的真谛,才能在人间跳过没有碰到过的沼泽,走出苦海,寻找新路,解脱自己,这就是禅,这就是般若。


佛陀做不到的四件事

——20150620 香港

佛陀的弟子问佛陀:“你如此神通广大,如此慈悲智慧,为何还会有人受苦受难?”佛陀说:“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,但依旧有几件事情是做不到的。”请大家听好了,因为我们人想帮助别人想救人要有能力,稍不留神可能会伤害你。佛陀说,因果不可改,因为因果自负,自己造的恶必须由他个人自己受果报,这就是种善得善,别人替不了,菩萨也无能为力;第二,智慧是不能赐给别人的,任何人想要开智慧,离不开逆境挫折的磨练,顺境会使人堕落。不喜欢磨练是成不了才的;天天享受人间福报的人是学不好佛的;天天被人恭维、不愁衣食住行的人,很快就会不学佛,还会有磨难。第三,正法不可说,宇宙的真相用语言是不能表达的,只能靠实践。就如今天,师父教大家要念经,你们不念没有人会知道,你们念了、证实了,它才是真实存在的,如果你们不念经,这个世界是不会存在佛法的。第四,无缘不能度,如果在度人过程中,对方不愿意听、不愿意说、不愿意讲,就是无缘之人,我们是没有办法度到他的,但是菩萨是慈悲的,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,无缘,是现在和佛法没缘,并不代表永远没缘,等到他佛缘慢慢接近和成熟之后,我们照样可以去度他。


目犍连和阿难的比赛

——20160704 香港

在2500年前,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,两个人相约同声赞诵经呗,这件事情被其他的比丘告诉了佛陀,佛陀听到后,叫人去把这两位比丘找过来,两个人过来见了佛陀,向佛陀顶礼,佛陀问他们:“你们是不是彼此赞诵经呗,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?”两位比丘同声回答说:“是的,佛陀。”佛陀开示道:“你们难道没有听我以前开示过吗?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、竞争心,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?佛陀的法有降伏、有教化,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,一切言行要与经、律相应,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,你又如何化导群生呢?”也就是说,你自己有竞争心了,你怎么去开导和教化别人呢?佛陀进一步开示道:“读诵很多经呗,不一定是最好,比如算牛头数,自无半分毫,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。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,要奉行和实践。所以说,虽诵千章经卷,不懂意义何在,不如听闻一句,而能奉行得道;虽诵千言义理,不能通达,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,而可得到解脱。”古时候的高僧大德讲法不厌其烦,不停地去教导弟子、教化众生。佛陀继续说:“百千鄙夫为敌,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。如果想战胜自己,你们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。”什么叫正见?正见就是正确的概念。什么叫正确?正确就是对得起良心,有慈悲心,帮助别人,救度众生。一个能让别人开悟、让别人法喜的人,就是拥有了正见。

佛陀继续说:“比丘们,从今以后,你们不要跟别人有诤讼胜负心,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,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,要以佛法、律仪来对治,比丘,你们应当这样修行啊。”就是说,我们跟别人有争斗心,胜负心,不比,就不会有烦恼,一比,就会比出烦恼来。在澳大利亚,有一个很好看的小女孩,天真可爱,等到18岁的时候,人家说你这么漂亮,应该去选美,结果她去参加选美,被人家开后门、怎么怎么的,气得天天骂,这个孩子的心态就变了,最后越来越凶,人也变得不可爱、不天真,所以,不能去比啊,一比就会伤到对方,学佛的人不跟别人争,不跟别人比,那就叫随缘自得。

佛法的律仪是什么?律就是戒律,也就是说,今天我不能去杀生,今天我不能说妄语,今天我不能骗别人,今天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,那不就叫修行吗?什么叫修?修就是修理,修理头发,修理鞋子,修理你这颗人间的贪心,这颗人间的瞋心,这颗人间的愚痴心,所以就要修你的心啊。佛陀讲完,两位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,立刻向佛陀顶礼,请求悔过,发愿自今以后,绝不犯过、违愿,佛陀慈悲,接受忏悔。佛陀接下来又讲了:“在我的佛法中,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、改过,我接受你们两人的悔过。”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:“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,你们要谨记在心。”


移山大法

——20170827 马来西亚吉隆坡

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苦练,据说几十年他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,可以把一座山移掉。有人虔诚地请教:“大师,请问你用何种神力才得以把山移开啊?我如何才能练此神功呢?”这个大师笑道:“练此神功非常简单,只要掌握一点,那就是山不过来,我就过去。”(掌声)

现实世界当中有很多事情就像大山一样,你要说服别人比登山还难,所以你无法改变他,至少暂时没有办法改变他。要记住,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,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。只有改变自己,慢慢地才会改变别人;只有改变自己,才可以最终改变你自己的世界。山如果不过来,那你就自己过去吧。(掌声)


老法师的法语

——20170924 意大利米兰

有一位弟子问一位大法师:“法师,天底下谁最睿智?”老法师说:“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人最有智慧。”“那么,师父,谁最强大?”“自己善于控制自己的人,他是最强大的。”“那么谁最富有?”“能够珍惜自己拥有的财富,知足者,并将财物用于帮助别人、过好每一天、精神愉快的人,他是最富有的人。”“那么谁最值得尊敬?”“自重并敬重别人的人,是最值得敬重的。”“大师所言显而易见。”就是说,明白但是不一定做得到。大师说:“是啊,显而易见,不过很多人视而不见。”

我们学佛之后就要知道,懂道理不一定做得到。功德靠累积,长期地去行善,才会成为善人;行菩萨道,才能成为佛。记住了,每一天不动坏脑筋,做一点好事,动一个好脑筋,365天,你就是一个善人,你就是一个好人;如果你每一天不动好脑筋,每一天动一点坏脑筋,365天,你就是一个坏人。这在佛法界就叫积累和累积。所以我们要做好人,每一天从自我做起,好好地帮助别人;每一天就想到别人,少想自己。每一天懂得吃亏的人就是一个圣人;每一天想占别人便宜的,那就是一个小人。人的心态要学会平衡,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,不要难过,要有乐观的态度。


妇女拜佛的四个愿望

——20170930 法国巴黎

有一个年轻的妇女非常虔诚,早上晚上诵经拜佛,从不懈怠,但她对佛法认识不足,信佛只是为了祈求福报。有一天,她梦到观世音菩萨来了,对她和颜悦色地问道:“你有什么需求吗?”妇女见是观世音菩萨,赶紧下拜,然后说道:“菩萨,如有可能,小女子愿生三子。一子从商,成大财主;一子务农,粮仓丰实;一子做官,光耀门庭。”菩萨问道:“难道修行人就没有别的要求了吗?”妇女思索良久,回答:“除非再生一子,出家得道,今后再来度父母。”菩萨说:“生四子,抚养长大太辛苦了,我让你只生一子,四个愿望都能满足。”说罢隐去。妇女醒过来了。第二年,这个妇女果然生了一个孩子。这个孩子容貌端正,聪明过人,妇女特别开心。幼子长大之后,果然经商,生意兴隆,三年之后获得巨利。钱多了,他又不想做商人,弃商务农,在三年之内,果然五谷丰登,粮仓满足。他做了这么多,做什么成功什么。他觉得做农民有这么多的粮食,也不满足,“我弃农求仕吧。”结果他一做官,官运亨通,做了三年的大官。之后,突然他看破红尘,想弃官求佛、求道。这时候母亲拉他的后腿,对孩子说:“孩子啊,你求财得财,求官得官,平步青云,世界上能有几个像你这样啊?学道很苦,你富贵荣华不享,何必去吃那种苦呢?”儿子说:“母亲,那你为什么要学道呢?”母亲说:“我学道是为了修修来世,也是为了你能耀祖光宗啊。”儿子说:“母亲,你不是曾经向菩萨许愿,能有一子出家得道,将来再来度父母吗?难道你把对菩萨说过的这句话给忘了吗?”母亲想,儿子怎么会知道她在梦中许的这个愿呢?儿子又说:“母亲,前几天我梦见菩萨,菩萨对我说:‘官场最有风险,你若不迷途知返,前途就有杀身之祸。’我听了吓出了一身冷汗,醒了。醒后思之再三,感到做官最担惊受怕。因为皇帝一旦发起怒来,刽子手就站在你的身旁,非但性命不保,连家产也被抄光。为了躲避这种厄运,我还是早些悬崖勒马为好。”母亲听了儿子说的这些,觉得有理,也不阻止他了。于是,儿子挂印弃官,访得一座名山,到一个寺庙拜一位长老为师,出家学道。由于精进修学,七年后得了道果。他想起了父母,便回家度父母亲。父母见了欢喜,但是对度他们的事犹豫不定,因为父母亲享受着财富和门庭荣耀。儿子对父母亲开示说:“爸爸妈妈,功名利禄、荣华富贵,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,我们修道人视之如过眼云烟,只有贪得无厌的愚痴之人才会被迷惑。你们都已经是60多岁了,已是草上的露、瓦上的霜,你们还有几年福气可享呢?这些财产我都不要了,你们还想留给谁呢?你们是在家修行人,早知世事无常,人命无常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你们为什么还不快快地觉悟啊?”

世间的大多数人信佛只是为了有所求,求平安、求富贵,虽自认为信得很深,但信的层面非常浅,一旦让他们放下世间的财富和很多牵绊,仍然做不到。殊不知,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,只是我们被世间的种种物质享受所迷惑,坚守着不肯放下,皆不能及时反思世事无常。就如现在有的人拥有房子,没有钱,还要拼命地打工供房,最后把自己累得倒下了。所以,人间的财富是带不走的,我们唯一的慧命,是我们修来的,是真正能够让我们超脱六道的一个唯一的“生命”。


采果子的方法

——20170415 马来西亚·槟城

有一棵树很高,上面有很多的果实,老师就叫很多小朋友跑过去,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当中能够摘到最多的果实。比赛结束后,老师问采果子最多的前五名学生:“你知道为什么你采的果子比别人多吗?”第一个学生说:“我第一个跑到树下,最容易采到最低的果实。”这个老师说:“因为你懂得抢抓机遇,所以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果子。”第二名学生说:“等我跑到树下,低处的果实已经被别人都采走了。但是我会爬树,我爬到树上,采到了高处的果实。”老师说:“好,因为你拥有一技之长,所以采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果子。”第三个学生说:“低处的果实被人家拿走了,高处的果实我不会上树,所以采不到。于是我找来了一根棍子,用棍子敲,把树梢上的果子全部敲下来了。”老师说:“好,因为你懂得利用外物,所以你采到了比别人多的果子。”老师问第四和第五名学生:“你们既不会爬树,又找不到棍子,你们怎么办?”这两个学生说:“我们两个人一合计,决定配合一起采果子,然后平分,于是一个人踩在另一个人的肩上,增加了高度,我们采到了很多的果子。”老师说:“因为你们懂得合作,所以采到了比别人多的果子。”

最后,老师把同学们叫在一起,对他们说:“取得成功的方法永远不会只有一种。”(掌声)我们学佛人能够修成佛道,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方法之门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之门,是为妙法,微妙善巧的方法,养心度人就是观世音菩萨的“妙善”啊。


哲学家的高谈

——20160701 香港

有一位船夫送一位哲学家过河。上船的时候哲学家问:“你懂哲学吗?”船夫说:“不懂。”“你生命的一半没有了。”哲学家冲着这个船夫说。船划到一半,哲学家又问:“船夫,你懂得历史吗?”船夫说:“不懂。”哲学家又说:“你生命的一半当中的一半又没了。”正当他滔滔不绝说的时候,海上兴起了狂风,这个船快要翻了,船夫就问这位哲学家:“请问,你会游泳吗?”这个哲学家说:“不会!”船夫冲着他语重心长地说:“那你的整个生命就没有了!”

这个故事告诉大家,学佛理论再多,用不到实践当中就是浪费;学了佛理不能用在生活当中,你等于没有学。真正的养心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行住坐卧。我们一定要“人成即佛成”,从今天开始,做一个像菩萨一样的人,做一个像佛一样的人,每天做好事,不做坏事,每天度人,我们每天慈悲放生,那我们在人间就是菩萨,希望大家成为一个人间的菩萨。


莫泊桑拜师

——20181228 马来西亚吉隆坡

台湾著名的剧作家、导演李国修,在少年的时候对他的父亲——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,抱怨过这样一句话:“老爸,你做鞋子做了一辈子,我也没有看到你发财啊。”没想到李国修的话音刚落,就遭到了他爸爸的痛骂:“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,就靠着这一双手,让你们五个孩子长大,养到今天,哪一个少吃一顿?哪一个少穿一件衣服的?要记住,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那就算功德圆满啊。”没想到,就这么一句话,“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,他就算功德圆满”,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。一辈子做好一件事,说到底就是一种专注的力量。就像我们经常说“如果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一辈子就念一句‘南无阿弥陀佛’”一样。

在现实中,我们常常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,常常勉励那些年轻人艺多不压身,其实到头来只落得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,最后你没有一样能成功,获得尴尬的后果。

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经在著名作家福楼拜面前,非常自信地告诉他说:“我上午用两个小时读书、写作,用另外两个小时来弹钢琴;下午我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开汽车和修理汽车,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;晚上我会去饭店里学习怎么样烹饪;星期天我要到乡下去种菜。”说完一脸得意的样子。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:“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、写作;下午我用四个小时来读书、写作;吃完晚饭之后,我用四个小时来读书、写作。”福楼拜接着问:“你究竟有什么特长?比如有哪样事情,你特别专一和做得特别好?”莫泊桑讲不出来,于是他就问福楼拜:“那么你的特长又是什么呢?”福楼拜说:“写作。”原来特长就是要专心、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。后来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,一心一意地读书、写作,最后拥有了丰硕的成果,他的《羊脂球》和《项链》成为世界名著。

我们人活在世界上专注于某一件事情,看似非常简单,其实是对你的毅力和恒心的考量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